洛宁文明网,共建文明洛宁,共享洛宁文明

【文学作品】2023年河南好人马伟涛:用脚步丈量这片山林

发布日期:2023-09-20 浏览量: 223 

马伟涛是国有洛宁全宝山林场三官庙分场职工,先后被人社部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为“全国林草系统劳动模范”。笔者沿着金门涧的河谷,前往三官庙林区,一路蜿蜒,一路景色。山杏的白、迎春和山茱萸的黄点缀着正在复苏的山林。越往山里走,农家越稀少,风景也越迷人。清幽的河道、天然的石瀑、起伏的山脊线,让人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20公里的山路,车跑了40分钟。

“请先扫防火码。”车在三官庙林区管护站的卡口停下来,迎上来的马伟涛递上一个二维码说,“这片林子有10.39万亩,森林覆盖率97.2%。从头年11月到次年4月的防火期,每一个人进山都要登记。”管护站的办公房是几间平房,10年前马伟涛刚到时这里还是土坯房,那时骑摩托车进山,要带上一周的干粮,当时的轧面机依然还在“服役”。“最难的是吃水,水从山里引下来,天旱了没水,上冻了也没水,一年至少要上冻4个月。”马伟涛说。

马伟涛当即决定带队员上山找寻,笔者也参与其中。上山的路充满凶险,开始还有30多厘米宽的小道,再往上就要靠砍刀开路。特别是脚下布满了不知深浅的枯叶和溜光的羊胡子草,稍不留意就会跌上一跤,还要提防藤条灌木和头顶的落石。“平常巡山,有时一转个弯,还会和野猪群狭路相逢。”马伟涛说,“进了深山,信号全无,有几次队员受伤,都是背着、抬着下山的。所以,这么多年,管护站有个不成文的规定:每次巡山,不能少于3人。”

眼前的这面坡并不起眼,爬起来却费劲。“老话讲‘望山跑死马’,走山路最考验脚力。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,眼看近在咫尺,真要是走到,还要走上很长的路。”马伟涛说。距离管护站最远的林区有30公里,清晨启程,天黑才能到达。为了方便,他们索性在林区有水源的区域放了锅灶,以便能吃上一口热泡面。“这么苦,为什么还要来?”“组织决定必须执行。”驻守三官庙林区前,马伟涛在毗邻县城的方村竹林场干了10年。调到山里,他没有抱怨,只因曾是一名军人,心中装着“走一路、红一线,驻一地、红一片”的信念。其实,三官庙林区的苦,从林场职工有且只有的两种身份可见一斑:一类是退役军人,还有一类是接班的“林二代”,使命与嘱托让他们选择坚守。忽然,一棵栎树上的泥斑吸引了马伟涛的目光。他判断,这是野猪蹭痒的痕迹,而且野猪有100多公斤重。看得出,他真的读懂了这片山林。寻找的前半段,大家相互还有对话。不多时,寂静的山林里只剩下大口的喘气声、脚踩落叶的声响。“巡山是孤独的。碰到大雪封山,大家一个月不回家,能聊到无话可聊。”马伟涛感慨,“日久天长,大家相互成了透明人,一家有事,合伙帮衬,比亲兄弟还亲。”

马伟涛说:有一年,他带着百十人的队伍,吃住在山里开展森林抚育,一场暴雨冲毁了进山补给路。眼看大部队就要“断炊”,他硬是带着大家徒步出山,搬运米、面、蔬菜,聚起了“军心”。2021年汛期,突如其来的山洪导致河道堵塞,又是马伟涛果断处置抢险,避免了人员伤亡。然而,他因未履行手续,把抢险清出的砂石无偿用于附近村庄铺路,被举报为非法采砂。纪检监察机关调查认定,他保护了林场资产,方便了群众出行,且不存在谋利问题,对其予以容错免责,并广泛宣传了他勇于担当的故事。“找到了!”随着一声呐喊响彻山林,大家喜出望外。一个多小时的找寻,每个人都是一身灰、一身汗,也都是一脸喜悦,而下山的路又是一段艰难的旅程。生态没有替代品,用之不觉,失之难存。从青葱岁月到步入中年,今年45岁的马伟涛和林场兄弟们最大的成绩就是护好了这片山林。多年来,林区极少发生非法盗猎和非法采集现象,也没有发生过大的火灾,豹猫、梅花鹿、红腹锦鸡等野生动物成了林区的常客。

青山依旧,绿水长流。大山深处、茂林之间,“马伟涛们”将继续坚守,用脚步丈量山林……


上一篇:【文学作品】2023年中国好人符少武: 护碑二十余载,擦亮洛书名片